English

启动内需:需求理论与供给理论交合

1999-06-18 来源:光明日报 李义平 我有话说

辽阔的幅员和巨大的潜在需求,使得启动内需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启动内需呢?在既有的经济学武器库中,凯恩斯经济学所阐述的需求理论和供应学派经济学所阐述的供给理论,以及与这两种理论相适应的政策建议,对我们就显得特别具有借鉴意义——因为所有经济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凯恩斯经济学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产物。凯恩斯首次区分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先例,否定了自古典学派以来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张。这些被称之为就业理论的理论,集中地体现在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巨著中。

一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于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均衡。凯恩斯认为,能否实现有效需求,关键在于实际就业量,在于人们的购买能力。因此,他的基本政策主张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从而解决经济失衡的问题。

其实,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除了通过政府的扩张性支付,例如兴办公共工程和社会福利,起到乘数效应的效果外,关键就是启动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并在此基础上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行动。凯恩斯从消费入手,是为了解决生产问题,或者说是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因为在他看来“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于满足消费者”。也就是说,①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②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他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的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③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研究发现,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是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的。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经济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蓄起来,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④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甚大。凯恩斯把预期分为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简单地说,短期预期是即期的变化,长期预期则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最大的是长期预期,这是因为长期预期对资本边际效率有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信心,如果在长期预期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那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信心,并由此减低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经济学分析中的一种心理法则,灵活偏好动机是他的经济学分析的另一种心理法则,所谓灵活偏好,是指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它的资本形态。这是由以下的动机决定的:①交易动机,指为了日常经济生活的方便所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②谨慎动机,指因应付各种不测所产生的持有现金的愿望;③投机动机,指由于利息率的前途不确定,人们愿意持有现金寻找更好的获利机会。这三种动机,尤其是谨慎的动机,说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敢轻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由此凯恩斯对于经济如何走出萧条提出了大致如下的政策性建议:①由于萧条时期,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多不确定性,信心不足,因而利率政策通常效果甚微。因此,主要经济政策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维持足够的总支出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信心。②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可以起到乘数效应,即已有的就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鉴于收入低的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凯恩斯主张通过“所得之重新分配增加消费倾向,使得一个较小的投资量就可维持某特定就业水准。”具体可采取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③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鼓舞人心的措施,与公众保持密切联系,以得到公众的拥护,此举可以保持经济活力。这就启示我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最终要发挥乘数效应,因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为此,①有些改革措施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变动,例如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教育改革等,应尽快给老百姓一个清单,使人们心中有数。②尽快明确、兑现政府的社会保障承诺,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③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发展,解决社会就业,并增加老百姓的收入。④通过社会所得的重新分配,提高平均边际消费倾向。

然而,其前提是供给,包括供给者本身及供给的质量和层次是没有问题的。西方本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供给方面有没有问题故且不论,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供给确实是存在问题的。因此,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对我们亦不无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曾经使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特别是战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但到了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由于持续地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果使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通货膨胀,并进一步导致了“滞胀”的困境。在这种形势下有人主张设法刺激生产,增加商品和劳务供应,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以刺激投资和生产,增加供应,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供应学派理论的核心是所谓的“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先生画出的。这条曲线描述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即超过某一点以后,提高税率将会强烈地抑制纳税者的经济活动,以致税收收入实际上会减少。说白了,就是税率太高,纳税者觉得不划算,从而不愿意生产,税收反而少了:税率低到某一点,人们觉得值得干,税收反倒可能更多。据此,供应学派试图给人们以更大的税后刺激,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工作,更多地投资,更好地发明创造,更勇于承担风险。他们认为,行为者的这些反应会提高生产率,在既定的就业水平上,会增强经济实力。

对于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而言,供应学派理论的实践意义绝对不亚于凯恩斯的需求理论,甚至比需求理论更具现实意义。这是由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一特殊性可以一言以蔽之,即有效供给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突出表现是商品库存积压不断攀高。而这种攀高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需求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产品的粗制滥造、质量低劣、欺诈销售,以及结构不合理等。以房地产为例,为什么在大家都想买房的情况下,这种买房的欲望又很难付之实践呢?除支付能力不足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商为了盈利,偷工减料,致使商品房价格高质量差。一般工薪阶层买不起,买得起的又嫌质量差。

据此,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起码可以给我们如下的启示:①适应市场变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结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显著不同就是厂家不是按计划的要求生产,而是按市场的导向生产。在动态的、开放的市场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通过结构提升和优秀的有效供给,使人们潜在的消费欲望变成消费现实。②特别重视经济启动时的企业创新。研究企业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历史可以发现,企业创新通常不是在经济处于高潮的时候,而是需要进一步启动的时候。道理很简单,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而什么都难卖,只有有特别吸引力的商品,才能“打开一片蔚蓝色的天空”。这就需要创新。③必须重视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能够担负起企业创新的历史责任。应抓住时机,坚决地淘汰一批无效企业,须知发达国家如果没有对劣势企业的淘汰,绝对不会有今天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尚有生命力的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使企业有更强的生产能力。不如此,也难以达到需求理论所讲的乘数效应。

我们必须把需求理论和供应理论结合起来考虑问题,既要增加有效供给,又要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